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作用,推动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经验交流会于2022年4月23日在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
本次经验交流会由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特别邀请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柴素芳教授、《江苏高教》编辑部沈广斌主编开展专题报告。来自北部湾大学、梧州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南宁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本次交流会。会议由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安宝教授、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尹杰钦教授主持。
经验交流会现场
肖安宝,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在《哲学动态》《当代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20余篇,荣获自治区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7项。
肖安宝教授对各高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并表示,希望此次经验交流会能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打造高水平、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各高校提供相互交流、彼此促进、共同提高的机会。希望与会教师能积极分享经验和做法,在交流中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共同推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课建设的守正创新。
柴素芳,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道20余次。
柴素芳教授以微电影教学为例开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专题汇报。从“河北大学思政课微电影实践教学概况”“‘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微电影实践教学的优势、挑战与未来”三个部分深刻阐释了以微电影的形式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微电影实践教学依据当今“微风”蔓延的时代背景,紧紧围绕大学生兴趣爱好和成长发展的需要,是能够真正让思政课“活起来”的实践教学形式。思政课微电影实践教学在提升教学质量、建设“大思政课”等方面大有可为,柴素芳教授呼吁各位与会领导、专家和同仁共同努力推进微电影实践教学改革。
沈广斌,《江苏高教》编辑部主编、编审,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高校特聘教授,多次荣获全国高等期刊优秀编辑、优秀主编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理论、大学德育、大学文化和学生工作研究。
《江苏高教》编辑部沈广斌主编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若干想象”为题作专题报告,从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全员育人的关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未来走向四个部分进行阐述,在学术研究和具体实践两个方面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了指导意见。最后,沈广斌教授以期刊编辑的角度,鼓励大家树立问题意识,基于当下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真问题开展研究,对实践问题进行学理性思考,不断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学术创新。
下午,陆海霞教授就《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进行了线下专题分享。陆海霞教授从项目建设目标和项目建设重点两个方面作了项目研究概述,从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项目的主要内容,并对研究的创新之处进行了分享。
陆海霞,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党支部书记,《形势与政策》课程负责人。近年来获评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称号,荣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
陆海霞教授的专题分享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开展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尹杰钦院长主持了会议。
尹杰钦,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共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1项。出版《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论》等专著4部;主编《形势与政策》等教材、著作5部;与他人合作《德性的心灵奥秘》等著作、教材20多部。
朱红晖副院长介绍了梧州学院近十几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从课程分散实践阶段到综合实践阶段的转变过程,提出在当前的世纪疫情下,要利用好在线直播、在线采访、网上实践教学基地、VR、AR、MR技术等方式,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线上+线下”的新模式。
朱红晖,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曾获自治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9—2011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曾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教学软件大赛厅级奖项3项。发表论文13篇。指导学生获得奖项26项,其中省级10项、厅级3项。
王国强院长介绍了北部湾大学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色经验。一是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多重结合,把实践教学与宣传育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实现实践教学效益扩大化;二是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估和归档,思政课老师每学期将学生实践教学的资料按照微视频、小品、歌曲、诗歌、党史故事等分门别类,以班级为单位汇编成册,以供总结查阅。
王国强,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第一批)、首届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届广西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西党史专家库专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等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姜献生院长结合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生源特点介绍了其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验方法,并展示了其校学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创作的优秀作品。姜献生院长指出,思政课教学永远在路上,要跳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团队的“小圈子”,通过与专业课老师联合指导专业实践、与学校其他专业学院、部门联合打造校内实践基地等方式,把思政课和学生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
姜献生,北海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广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专家组专家、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巡视组专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理论研究方面成果丰富。
董艳副院长介绍了南宁学院将民族本土元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三情四史”的特色经验。董艳副院长指出,针对学生发现真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应用专业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较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三大问题,南宁学院积极探索改变以往将民族多元元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单一路径,聚焦本土红色英雄主题,引导学生真正走近英雄、记录英雄、传播英雄、关爱英雄,切实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董艳,南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南宁市宣讲团成员,南宁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广西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南宁学院师德标兵、教学骨干。主持厅级以上各类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黄金燕副书记结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色方法,分享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的经验。一是打造“融入-浸润-联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二是打造“思政30分”教育品牌促进铸魂育人;三是建成党性教育中心,实现全浸育人。
黄金燕,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广西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主持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A类课题)1项,主持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1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排名第四),发表论文10篇。
刘希岩副院长分享了关于农业职业技术类高校如何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色经验,刘希岩副院长指出,要紧密结合乡村振兴背景,立足大思政环境,深入贯彻三全育人教学理念,深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培养学生了解农业、热爱农村、担当责任,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做好做优。
刘希岩,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广西妇女研究会高校性别活动组理事。主持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重主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主要参加课题“云贵妇女流动与边境地区长治久安研究”;“中越青年文化交流的影响力研究”。
此次经验交流会通过线上专题分享、线下专题分享、经验交流会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学者们共同研讨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验,探索构建广西壮族自治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格局,与会专家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多角度、宽领域的学术交流,纷纷表示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会后合影留念
图片:潘雨 龙紫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