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國騄研究基金主要用于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人才培养,仅限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申报。本基金开展研究活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不违背社会公德,不危害国家安全、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二条 本基金资助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研究领域:
1.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发生、类型、特质,钩沉人类信仰谱系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性与当代价值。]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从“两个结合”的视角,深度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系,挖掘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学根基与必然性,探寻“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论内涵及其意义,从而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理论品质、价值内蕴。]
3.“共同富裕”研究;[现代社会在整体超越“短缺”“贫穷”“贫困”之后,“两极分化”成为一个“事实”。围绕着“财富”而展开的人类经济、政治生活的“公平”“正义”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如此,从全球视野探究“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建设、政治保证建设、文化引领建设等历史可能,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研究“共同富裕”的独特方案。]
4.从“文明冲突”到“文明和谐”研究;[在全球化和普遍交往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文化间性、文明间性,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此,超越“西方普世价值”的二分逻辑,追求人类对称无二“共同价值”之可能,从而展现不同的文化体系、不同的文明类型之间的“对话”,成为超越“冲突”走向“和谐”的有效方式和路径。为此,从多维度展开不同的文化、文明体系之间的深层对话,成为解除“冲突”最为经济的策略与方案。]
5.现代化谱系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从五个维度展开“现代化”的研究,包括西方学者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现代化”的批判;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反思;在此基础上,将“两个结合”作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点,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深刻理解中华文化主体性与中国式现代化,深刻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最后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党逻辑、本质要求及其当代价值、未来向路等,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对美式民主的回应与超越。]
6.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研究;[钩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逻辑,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理念、科学内涵、思维方式和当代价值。从而在当代历史的语境中,反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贡献,探寻新时代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坚守与巩固,在中西文化比较、文明互鉴中寻求理论自信之根基,彰显文化自信之内蕴。]
7.区域国别研究;[开展面向东盟的区域国别问题研究,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问题探讨。围绕广西优势与作用,开展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基础理论研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合作内容探究、中国—东盟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揭示广西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中国—东盟国家治理及政党建设、中国—东盟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教育,以及对东盟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外交形势中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动态监测与跟踪研究。]
第三条 本基金资助的两种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一:过程培养】
1.培养对象:从事本基金规定研究领域的本科生(70%)、硕士研究生(30%),每期培养人数10名左右;
2.每期每名本科生资助4000元人民币、硕士研究生资助6000元人民币;资助按季度发放(每三个月支付一次);
3.被资助学生每季(三个月)须提出研究进展报告。根据研究进展,理事会可以停止对该生的继续资助;
4.培养期间在本基金规定研究领域有科研成果产出,成果所有权第一单位(署名单位)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且是第一完成人,予以相应成果资助奖励。
【培养模式二:成果资助】
1.培养对象:从事本基金规定研究领域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2.从事本基金规定的研究领域,成果所有权第一单位(署名单位)必须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本次申报成果发表时间为2023年5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4.同一成果仅限一人申报,不可重复使用;
5.学术论文成果资助如下:
6.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撰写资政报告获肯定性批示如下:
(现有标准为第一作者申报的资助金额,若第二作者申报为第一作者资助金额的50%,若第三作者申报为第一作者资助金额的25%。)
【备注】以上资助,理事会有权对成果质量和水平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作出相应的调整。
第四条 本基金资助的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均需师生主动申报,理事会负责遴选确定培养人,审定科学研究成果。
过程培养模式:每年1-2月份个人进行申报,周期年从9月到次年8月。
成果资助模式:每年2-3月份个人进行申报。
第五条 本基金资助及运行的解释权属于理事会。
请有意向申请國騄研究基金的同学将相关申报材料发送至邮箱654708379@qq.com,联系人:张肖,15204122666。
國騄研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