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旧站入口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学科科研 | 学生园地 | 党团建设 | 合作交流 | 研究基地 |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 资料下载 | 培训中心 
学术动态
 通知公告 
 学院要闻 
 动态链接 
 学术动态 
 媒体本院 
 学院成果 
您的位置: 首页>学术动态>正文
第12期汇学跨学科沙龙在我院顺利举行
2023-11-01  

为促进我校跨学科间的交流融合,拓宽广大师生的学术视野,1025日下午,由广西大学科研院主办、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校团委协办的第12期汇学跨学科沙龙在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1报告厅顺利举行。

本期沙龙主题为“习近平大历史观视野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史研究室处长、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刘绍卫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张明学教授、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彭程教授、科研院孙冬梅老师作为嘉宾代表到场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建新教授主持沙龙。我院众多师生参与了此次沙龙活动。

本期沙龙活动分为主题发言、与会座谈和提问互动三个环节。活动伊始,主持人梁建新教授向大家隆重介绍了与会的嘉宾,表达了对本次跨学科沙龙的期许,他希望在主题的引领下,通过各学科学者的交流探讨,能够迸发出跨学科的思想火花。

在主题发言环节,主讲人刘绍卫教授先向我们理清了“史观”的概念,介绍了习近平大历史的思想渊源以及主要的内容。随后,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刘教授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展开论述。首先,刘教授追根溯源,按照时间线的发展顺序向我们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概念的重要讲话。他指出,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到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间经过了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变化过程。其次,刘教授指出,从历史层面上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使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的历史意义;从现实层面上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两个大局”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最后,刘教授强调,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和“五个认同”的理念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作为青年,要肩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在座谈交流环节,来自不同学院的学者围绕主题分别从不同学科视角展开探讨。张明学教授指出艺术具有信仰、传承、教化、宣传等功能,艺术作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能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而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彭程教授结合自己对于日语以及中国抗战史的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解读了语言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侵略大大刺激了“中华民族”这一词汇的使用,并逐渐成为内化于中国各族人民心中的共识。

在提问互动环节,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张熠同学就“如何从语言学角度研究人类文明”这一问题向彭程教授提问。彭程教授建议可以从一个小切口入手,如研究和人类文明相关的某一词汇的起源和发展轨迹,但是这种研究工作量大,且需要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香老师对本次主题很感兴趣,并就“日本提倡的异文化共生理念对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何经验”这一问题提问。彭程教授通过讲述日本学者在战后的反思这一事例,告诉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正确处理好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与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最后,梁建新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既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在正确历史观的引领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希望此次主题沙龙活动,对参会的师生开阔研究思路、跳出学科思维限制会有所启发。至此,第12期汇学跨学科学术沙龙活动圆满结束。

(文字:梁钰姗,图片:欧彩怡)

 

Close Window